第1章 下岗的悲催与无奈

        我是在新千年的交替间读的大学,而且考上的是东北的一所重点大学,本来是准备读着大学跨世纪的,却是因参与了一次群体替考,伴着21世纪到来的钟声,以被开除的方式提前“毕了业”。

        大三下学期刚开始时,我所在班级的班长,名字叫姚鹏,还是系学生会的体育部副部长,上个一学期学的英语课很难,班上的同学很多都挂了课,这个班长兼副部长的姚鹏英语课也挂科了,于是在新学期开始的补考时,这个姚鹏组织了一次群体替考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当时一科也没挂,出于帮助同学的哥们义气,参与到这次集体替考中。

        不成想一个替考的同学被抓了,替考在大学是非常严重的行为,被抓的同学出于坦白从宽的目的,主动交代出了其他的所有同伙,却是把我给咬成了组织者,最后的结果是只有我被开除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这么悲催地提前“毕了业”,没想到我却是因祸得福了,到了应该大学毕业时,舒舒服服读完大学的同学,好多个都没能找到工作,我这个“二年半大学毕业生”,反而是提前找到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提前“毕业”了之后,我是在本市的一家大工厂,找到了一个做修理钳工的工作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我从小就对机械颇有天赋,一位外号钱大拿的八级老钳工,主动收了我做徒弟。

        上了不到一年的班,没算出徒但能独立干活了,每个月挣到的钱在当时绝对算是高薪了,厂里的好多女孩上赶着要跟我处对象,还在之前工厂建的一个住宅小区,也就是现在我家住的爱民小区,比所有大学同学都早地买了房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在大型工厂里,八级的技术工,被称为“大工匠”,尤其是八级钳工,在工厂里哪绝对是爷的范儿,厂长、书记见了都得主动递烟,工人见了更得是毕恭毕敬地伺候着,到食堂打饭大师傅抢着往饭盒里盛肉,享受的福利待遇不次于厂领导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在大型工厂里,一个“大工匠”关键时顶上千的工人,其实不光以前现在也一样。

        刘佩琦、孙红雷、陈小艺主演的电视剧《大工匠》,很真实地表现出了这一点,里面刘佩琦演的肖长功、孙红雷演的杨老三,都是职位不高的车间工人,但因都属于是“大工匠”,在50年代的时候,家住的都是一栋独立的小楼,当时一般人家还是全家十来口人,挤一间二十多平的小房子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剧中孙红雷演的杨老三,性格乖张口无遮拦处处惹祸,但即使在那个特殊年代,厂长、车间主任、保卫科长,每回都是想各种办法护着他;刘佩琦演的肖长功,参加技术比武拿了名字,获奖了一辆“大生产”牌自行车,这在当时相当于现在的宝马、奔驰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钳工是分为了五级,在80年代以前,钳工是分为了八级,后来由八级变成了五级,是因为好钳工越来越少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年好焊工,三年细车工,十年烂钳工。

        钳工入门容易学精了难,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钳工,光靠不怕吃累勤学苦练是不行的,最关键是要有干钳工的天赋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好钳工越来越少了,不是觉得辛苦想干钳工的人少了,钳工到什么年代都是非常吃香的,现在你有八级钳工的技术,随便进个工厂都得月薪几万。

        是由于新千年交替间的那场下岗大潮,导致了高级技术工的大面积断代。

        好钳工是好师傅教出来的,但师傅不单是教的徒弟本事,关键能发现到有工天赋的徒弟。

        跟练武术是一个道理,叶问大师有很多徒弟,成了李小龙的只有一个。

        好师傅都没有了,有好徒弟也被埋没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钳工细分有多个工种,当年我的师傅钱大拿,属于是一位八级修理钳工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老爷子钳工技术之高,在窗户玻璃用胶水沾一只活苍蝇,八磅重锤头的锤子猛砸过去,苍蝇砸烂了玻璃不碎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种绝活不是玩票耍酷,而是真正有大实用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工厂里最怕遇到的问题,是大型机器的轴坏了,换新的不光耗费时间,全车间都要停工,赶上加紧生产时流水线一停,哪怕一天损失也大了去了,想要快速修好了轴不停工,只能是找钳工“大工匠”,用锤子砸的方式来快速校轴。

        砸轻了轴校不好,杂重了轴报废了,必须有一锤子砸烂苍蝇玻璃不碎的功夫,才能干脆利索地把轴校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锤子下去挽回的损失,是以百万、千万计的,工厂里的“大工匠”,为何地位这么高就是在于此。

        当年我学做钳工的机械厂,当时是一个有上万工人的大厂,就是建在了现在我家住的这一片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这一片整个是工厂区,最早是由张作霖大帅划出的一片工业区,因为在张大帅时是在城区外的东面,所以现在改为了一个街道辖区,沿用了起初的名字叫东关街道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在机械厂上班的本世纪初,之前经过了80、90年代二十年的改革,当时工厂虽然仍算是国营的,但计划经济的弊端已从主体上消除了,工厂已经是走出困境现实了扭亏为盈。

        80年代之前宣传队等部门养的大批闲人,没有实用技术基本上都被淘汰了,躺着混大锅饭的只剩下个别“小舅子们”。

        经过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过渡期,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生产产品的,早就不是产品卖不出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关键的是改革为了股份制,接轨了微软公司的模式,国家是大股东工人是小股东,干得多挣得多,效益好大家都有分红,不用宣传队鼓动大伙的干劲都跟高。

        新千年的交替间朱宰相上台,将国有企业的改革作为了重点,我当时上班的机械厂,本来已改革得起码扭亏为盈了,同样是再一次进入了改革中。

        职工上万的大工厂,光地皮就值好几亿,本着当时“靓女先嫁”的政策,仅以几千万的价格,卖给了一个香港商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工厂直接转为了私营,随后便是大面积的下岗,年轻工人大多保住了饭碗,下岗的主要是40、50,其实是越有家有业的越要下岗。

        没家没业没媳妇的愣小伙子,工作没了找媳妇更难了,上街打砸抢烧的事干不出来,回工厂打砸的事很可能干的出来,有家有业的下岗后再不容易,可想想家里的老婆、孩子,也只能是老老实实地想办法挣钱养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工厂转为了私营,目的是经营得更好,可之后没两年的时间,就被港商老板又卖了,再之后连工厂都拆了,整个工厂区开始了全面动迁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座座高档小区迅速建了起来,大伙好还都没适应过来,工厂区似乎是一夜间变成了豪华居民区,同时大伙心里也都很迷糊,工厂都没了全都失业了,盖了这么多楼谁买得起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咱写的是小说,也要符合实情。

        新千年交替间的那场下岗大潮,全国范围的下岗工人,多达六千万之众,平均下来每个大城市都有百万之众,距离现在并没有多遥远,年纪稍大的都亲身经历过,没经历过的听别人也讲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我作为年轻工人并没有下岗,我师傅钱大拿作为一个八级“大工匠”,还不到五十岁却下了岗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头真是把工厂看到比家还重,但实在没法像小品将军黄宏在小品里说的,“咱工人要为国家想,我不下岗谁下岗”,因为上边两位老人下边两个孩子,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呢。

        当时我去家里看师傅,老头在我面前哭得泪一把鼻涕一把的,却是劝着我别赌气在工厂好好干。

        我从师傅家里出来了之后,碰上了几个老爹也下岗的愣头青,心里都憋屈拉着我去喝酒,哥几个喝了酒一赌气,趁黑天去砸了港商老板的车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我没被抓到,可这种行为在当时来说,不枪毙也够无期了,当时厂区整个乱了出现了很多黑恶势力,之后没多久连厂子都没了,我也只好混起了黑社会。